根據瑞士工業巨頭ABB集團于2025年10月8日發布的公告, ABB已同意將旗下機器人業務以 53.75 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日本軟銀集團。此次交易有待監管部門批準及滿足其他慣例交割條件,預計將于2026年中后期完成交割。這樁近年來全球工業自動化領域規模較大的并購交易,不僅終結了 ABB 此前于2025年4月17日宣布的分拆機器人業務獨立上市計劃,更標志著全球機器人產業格局迎來歷史性重塑。
作為全球工業機器人 “四大家族”之一的ABB 機器人,市場占據地位舉足輕重。數據顯示,ABB的機器人部門在2024年實現營收23億美元,約占ABB集團總營收的7%,運營息稅攤銷前利潤率達到12.1%,全球市場份額僅次于日本發那科,領先于安川電機與庫卡。
對于出售原因,ABB 董事長傅賽(Peter Voser)在聲明中表示,董事會和執行委員會在審慎評估認為,軟銀的報價充分反映了機器人業務的長期價值,且能為股東創造可觀的價值。
出售ABB機器人業務是ABB首席執行官莫滕?維羅德(Morten Wierod)自2024上任后的首個重大舉措。他進一步闡述了出售這一業務的戰略邏輯,指出ABB的機器人業務與ABB集團電氣化、自動化核心板塊的技術協同效應有限,且面臨的市場需求周期不同,尤其在工業機器人的傳統最大需求方——汽車與消費電子行業需求疲軟后,該業務已陷入增長瓶頸。交易完成后,ABB 將獲得約53億美元現金凈收益及產生約24億美元非經營性稅前賬面收益,資金將重點投入電氣化與自動化研發及產能擴張,鞏固其在這些方面的領導地位。自2025年第四季度起,機器人業務財務表現將被列為“已終止經營業務”,原機器自動化部門則并入過程自動化領域,使集團架構精簡為三大核心板塊。
此次收購是軟銀踐行 “物理 AI”戰略的關鍵一步。創始人孫正義直言,交易旨在將“人工超級智能與機器人技術相融合”,而ABB機器人業務是可以推動實現這一愿景至關重要的物理載體和應用平臺。軟銀此前已通過愿景基金布局軟銀機器人、Berkshire Grey等多家企業,此次收購將使其獲得ABB在工業機器人領域的7000名專業人才、全球渠道及技術。據市場分析認為,軟銀可能將AI算法與ABB硬件結合開發自主學習型機器人,并推動行業從 “產品銷售”向“服務訂閱”模式轉型。
ABB機器人業務的交易消息引發全球工業界震動。瑞士投行Vontobel分析師 Mark Diethelm指出,此次交易市盈率極具吸引力,若ABB 機器人業務獨立上市,估值預計不足 40 億美元。對于行業競爭格局分析認為,發那科、庫卡等傳統巨頭將面臨“AI + 機器人”新領域的挑戰,而新松、埃斯頓、埃夫特等中國本土廠商則迎來錯位競爭機遇。
值得關注的是,這是ABB集團自2018年向日立集團出售電網業務后最大規模的戰略重組,會使其徹底轉型為專注電氣化與自動化的企業,與西門子、施耐德電氣等對手形成更直接的競爭態勢。但也有觀點擔憂,ABB集團放棄機器人這一連接電氣化與數字化的關鍵節點,可能削弱 ABB 在未來工業數字化中的競爭力。
從全球產業演進視角看,此次交易預示著工業機器人行業正從“硬件性能比拼”邁入“AI 生態競爭”的新紀元。孫正義的“物理 AI”愿景能否落地尚待觀察,但可以確定的是,隨著科技巨頭加速入場,全球制造業的智能化變革將迎來新的爆發期。
本賬號下所刊載的文章,或為本賬號原創內容,或系依據網絡搜索下載并經精心編輯整理而成。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其發布目的僅在于為讀者提供學習、參考之便利,嚴格禁止任何商業性使用。鑒于轉載來源繁雜,可能出現難以精準追溯真實來源的情形。若文中所運用的圖片、文字、鏈接所含軟件 / 資料等存在侵權現象,請即刻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接到通知后迅速刪除相關內容。但需明確,我們僅承擔刪除義務,對于因侵權所引發的任何法律責任,概不承擔。我們深知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性,對于可能出現的侵權情況深表歉意,并衷心感謝廣大朋友及相關權益方對我們的關注與監督,你們的反饋有助于我們不斷完善內容管理,維護良好的網絡創作環境。特此聲明。